随着我校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的基础上,经研究决定对我校的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的制(修)订工作。本次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由教务处组织协调,各学院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具体操作,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后执行。现将具体要求说明如下,并请遵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
本次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要以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体现时代精神,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注重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吸收我校和其他兄弟院校近年来在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教育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已经取得的一系列改革成果,及时将其反映在人才培养方案之中。
二、基本原则
(一)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制(修)订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广泛开展社会调查,注重分析和研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特别要关注新疆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趋势和本专业领域技术发展趋势,努力使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同时,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妥善处理好社会需求与教学工作的关系;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
(二)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协调发展为目标
制(修)订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要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教学工作的整体优化,切实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突出针对性和应用性
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制(修)订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制(修)订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能力培养要贯穿教学全过程。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训、实践的时间和内容,实训课程可单独设置,以使学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五)贯穿产学结合思想
产学结合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和实施过程应主动争取企事业单位参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六)从实际出发,形成特色
在遵循上述原则基础上,应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形成特色。
三、专科人才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人才培养方案应使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以下基本的规格要求
(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三)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
(四)具有创新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体魄。
四、制(修)订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若干意见
(一)修业年限:专科所有修业年限为三年(汉族学生),以下简称汉专;和四年(民族学生,包括一年预科),以下简称民专。
(二)全学程时间安排
汉专:
学生在校时间共146周(最后一学年不安排暑假),具体分配如下:
1.假期:30周。
(1)寒假:每学年6周×3学年=18周。
(2)暑假:每学年6周×2学年=12周。
2.教学活动时间116周,其中:
(1)劳动或机动8周。
(2)考核6周,每学期安排1周。
(3)入学教育、军训2周,毕业教育1周。
(4)课堂教学71周左右。
(5)实践性教学环节28周(文科类24周)。
民专:
学生在校时间共198周(最后一学年不安排暑假),具体分配如下:
1.假期:42周。
(1)寒假:每学年6周×4学年=24周。
(2)暑假:每学年6周×3学年=18周。
2.教学活动时间156周,其中:
(1)劳动或机动11周。
(2)考核8周,每学期安排1周。
(3)入学教育、军训2周,毕业教育1周。
(4)课堂教学106周左右。
(5)实践性教学环节28周(文科类24周)。
(三)课内总学时
课内总学时(包括必修课、选修课)汉专(三年)控制在1800学时,动物医学专业可控制在1900学时左右。民专(四年)控制在2500学时,动物医学专业可控制在2600学时左右。要合理安排教学全过程的学时分配,课内与课外的学时比例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比例等。课内周学时一般不超过24。
(四)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1、课程设置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中心环节,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是突出重点课,优化专业课,精选必修课,拓宽选修课,理工农科专业适当增加人文、社科、经济管理、法律方面的课程,注意知识内容的相互渗透和配合,注意课程之间的衔接。各专业要根据专业所属学科门类及课程的地位和作用,确定各自的课程体系,明确主要课程。
2、课程分必修课和选修课。
必修课包括通识课和专业课(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界线要逐渐淡化,实现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有机结合与渗透)。
选修课包括限选课和任选课。限选课由各学院按专业方向设置。任选课由学校统一安排,一般占总学时的8%左右,共计8个学分。
通识课设置是全校专科专业共同开设的课程,由学校统一设置,称为公共课。通识课包括①外语、计算机技术。②体育与健康。③自然科学基础(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④人文社科。⑤经济管理、法律基础等,见附件一、二。
五、实行学分制管理
(一)学分值的确定
1、各门课程学分的确定。一般以20学时折合1个学分,主要课程的学分以18学时折合1个学分。
2、实践教学环节学分的确定。实践教学环节按每周1个学分计算,入学教育、军训按2个学分计算。
(二)毕业总学分的要求
汉专:理论课程总学分不低于90个学分,实践教学环节(不包含课内实验)不低于28个学分(文科类不低于24学分),入学教育、军训2个学分,公共选修课学分不低于8个学分,合计共128个学分(文科类124学分)以上方能毕业。
民专:理论课程总学分不低于125个学分,实践教学环节(不包含课内实验)不低于28个学分(文科类不低于24学分),入学教育、军训2个学分,公共选课学分不低于8个学分,合计共163个学分(文科类159学分)以上方能毕业。
六、取得毕业资格的其它要求
(一)汉族学生英语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60分以上),民族学生汉语水平考试(HSK)达到国家5级。
(二)计算机等级考试达到自治区一级合格标准(60分以上)。
七、制(修)订后的专科人才培养方案从二OO九级开始执行。
附件:
附件一.doc
附件二.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