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函[2007]57号
期中教学检查是学校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升教学质量和层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的促进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开展,教务处就本学期期中教学检查的有关事宜做了详细安排(教务处函[2007]34号《关于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检查安排的通知》),并于第10—11教学周(5月8日—5月20日)进行了综合检查。
本学期期中教学检查工作已经结束,现对检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教学检查组织情况
学校各级领导均非常重视期中教学检查工作。根据教务处函[2007]34号文件的要求和精神,各学院组织召开了有关会议,成立了教学检查领导小组,对教学运行及管理、教学档案管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教学大纲以及2007届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了自检自查。学校组织有关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活动以及开展实验室专项检查,并对实践教学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进行情况进行了抽查。
二、检查形式
1、根据期中教学检查的要求,各学院以自查为主,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检查,归纳如下:
⑴ 组织新教师和老教师相互听课,并进行点评,相互交流、相互比较、相互促进。
⑵ 召开教师(包括实验员)代表座谈会和学生代表座谈会,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设置、考试管理改革、教材改革与管理、学风、考风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意见及建议。
⑶ 学院检查小组对各学科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运行情况进行随机抽查。
⑷ 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抽查教案及讲稿。
⑸ 检查学生作业、实验、实习日志和实习报告等。
⑹ 检查2007届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进展情况。
⑺ 开展检查实验室,特别是对仪器设备使用情况和实验室开放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2、为建立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听课制度,结合期中教学检查,学校领导和部分处级领导分成十组分别由校领导带队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听课活动,重点检查了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学校组织有关人员对实习教学情况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抽查,加强实践教学监控力度,了解实习教学效果和毕业论文(设计)进展情况。
三、教学检查情况
1、理论教学方面
从总体上看,各学院能够根据学校和教务处的统一安排组织各项教学活动。教师工作态度严谨,教学目的明确,教案、讲稿较完整,教学方法较为得当,教学效果良好。本学期各任课教师能较好地按教学日历和教学大纲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教学活动。教学秩序基本正常,教学运作基本良好,调(停)课能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各学院积极的组织在全体教师中继续开展课堂教学大练兵活动,同时各教研室(学科组)实行集中听课与随机听课相结合的形式对新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了抽查。
2、实践教学方面
从检查总体来看,各学院比较重视实践教学的管理,实验、实习能够按教学计划正常开设,进度计划和安排比较合理,学生都能认真地完成实验和实习任务;实验室管理逐步规范化,仪器设备能够满足教学需要,各学院积极稳妥的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并签订协议,实验和实习教学条件逐步得到完善;实验和实习教学大纲、实习教学计划、实验报告以及实习总结等材料存档比较齐全,实践教学档案管理规范。
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和检验学生结合所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试验设计方案的构思和实施,使学生在意志品德、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是实践教学要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和管理,确保毕业(论文)设计的顺利完成,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各学院此次期中教学检查将指导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情况列为重点检查范围。学院于期中教学检查期间对本学科组教师所带毕业(论文)设计进行了详细的检查,总体情况较好。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期中教学检查发现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整改意见及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质量监控
我校的教学质量监督机制及监控体系已初步形成,但还需进一步完善,应结合教务处、学院、学科组三级检查和教学视导工作,加强学院、学科组的督促、检查力度,坚决执行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确保教学质量,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
2、教学运行情况
教学大练兵开展情况良好,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总体看来力度还不够,要进一步加强大练兵活动的开展,使每位教师都能从此项活动中收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整体教学质量。
教学大纲存在不完善的情况,某些教师对教学大纲的内容不熟悉,各学院应进行补充和完善,并使初次任课的教师熟知大纲内容,根据教学大纲组织教学。
虽然学校对教案和讲稿提出了统一要求,但个别教师的教案仍然不够规范,内容不充实,没有及时增加新内容,缺乏一定的新颖性,不能完全反映学科的前沿动态。
个别教师备课不充分,内容不熟悉,讲课平铺直叙、缺乏启发互动、理论联系实际不够;有的教师对课堂纪律要求不严,学生有迟到、早退、说话现象。教师要加强责任心,严格课堂纪律,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在授课水平、管理经验、课堂纪律、实践能力、责任心等方面的不足要不断改进、克服。加强各个教研室(学科组)和实验的日常工作与管理,使我校的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
个别教研室调停课比较频繁,并且活动开展有困难,主要原因是部分教师参加教研室活动不积极,这是教研室开展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办法,因此要加强教研室管理工作的力度,尽量使教师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教研室的活动中来,发挥教研室的作用。
3、实验教学情况
在检查中发现,部分实验开出时间与学期初拟订的安排出入较大,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无法按照计划实行必要的监控和检查;有些实验课缺少必要的教具(如实验指导书和讲义),从而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实验教学效果,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教材建设和规范实验教学过程;个别学生实验操作不熟练,独立实验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有个别学生实验报告撰写不够规范,以及教师批阅不够认真的情况;个别实验室管理不够规范,运行记录等归档材料不够齐全,因此,在以后应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以及实验室的管理。
4、实习教学情况
检查中发现,有些实习在时间上与学期初的安排出入较大,实习计划变动过于随意;个别实习内容与实施计划不相符的情况还存在;个别学院实习材料在质量及档案管理方面把关不严,质量不高。因此,以后应进一步加强实习教学环节的管理,实习安排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执行,建立和健全实习教学常规检查制度,进一步加强实习教学的监控力度。
5、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情况
本学期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进展顺利,指导教师能认真耐心的指导,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部分民族学生汉语水平较低,进入状态较慢;学生就业时间与撰写毕业(论文)设计时间冲突;个别学生不能积极配合指导教师进行资料查阅和全面思考;有些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质量不高,“大”、“空”和偏难的题目仍然存在;指导教师职称偏低以及指导学生过多的现象在有些专业还比较突出;个别学生态度不认真,论文撰写不够规范。在今后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中,要加强监控和引导,使我校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6、教学档案管理
教学档案管理上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改观,但个别教学环节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例如个别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的档案管理还不太规范,存在材料不全以及质量不高的问题,因此应继续加强档案意识,对各环节教学行为及时形成文字材料,按档案管理的要求分类、分卷进行立档。
7、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
目前我校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范围不广,多媒体教学既有资源限制也有技术限制。教师对的媒体课件制作技术水平较低,教学课件数量不足,课件结构及内容还不是很完整,应继续加快、加强素材的收集和整理,进一步完善。大部分授课方式仍然是学生被动接受,希望教师多采用启发式互动教学。
8、师资队伍
个别课程教师数量仍显不足,师资力量欠缺,教师超负荷教学的情况仍有发生。个别青年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不高,经验不足,实践能力较弱,缺乏实践知识和技能,在教学内容的把握上有欠缺,重点难点不突出,教学设计不够全面,教学效果欠佳。绝大部分指导教师能对积极地对青年教师进行悉心、认真的全面指导,挖掘其自身潜力,提高其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但缺乏有效的反馈。今后导师工作应进一步加强并使之规范化,做出指导计划和汇报总结,促进青年教师理论水平的发展和提高。同时,针对有些教师实践能力较弱的情况,各专业课教师应更多地接触生产实践,加强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通过做实验、带实习、开展科研活动来提高实践综合能力。
五、结束语
本次期中教学检查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检查工作成效明显。各项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都能按照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来做。在下阶段的教学工作中要再接再厉,严格要求,继续加强教学管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教育部对我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