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函发〔2022〕37号
各教学单位、部门:
教学大纲是以纲要形式规定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组织课程教学、开展教学质量评价等工作的重要依据。为确保2021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顺利实施,现将教学大纲制订工作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制订范围
2022年新增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所设全部课程。包括英语、汉语言文学、历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4个兼招师范生专业;学前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4个师范类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建筑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保密管理、保密技术、会计学、网络空间安全、预防医学8个非师范生专业。如果上述专业中所涉课程和2021版某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名称、性质、编码、学时、学分等信息均相同,大纲不再重复编写,可以适当修订。请各单位协调安排,和2021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大纲统一汇编成册。
二、制订原则
1.严格遵循标准。新版教学大纲要按照人才培养目标,重点优化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以及课程教学环节、考核评价对课程目标的支撑。
2.明确课程边界。按专业进行课程内容梳理,明确每门课程内容的边界,梳理不同课程之间存在的先导、衔接、互补关系,做到“不重不漏”,避免教学内容出现重复或缺失。
3.深化教学改革。有效落实2021版培养方案推进的重点改革,将课程思政、专创融合、提高课程“两性一度”、等思想在教学大纲中充分体现。
三、大纲内容
1.课程基本信息:包括课程名称、开课院系、课程编码、学分、学时及分配、适用专业、先修课程等。
2.课程简介:简要介绍课程的课程性质、主要教学内容、课程教学目标等,使学生在选课时对课程有全面的了解,帮助学生科学选课。
3.课程目标:分条目表述学生在学习课程后所能达到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及其对上课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支撑情况。
4.教学内容:按章节顺序编写,每一章要说明该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每一节要详细说明本节的具体教学内容,如为实验内容,则应说明每个实验项目的教学内容与要求。
5.教学进度及要求:明确每一节的学时、教学方式、所支撑的课程目标。
6.考核方式:课程所有的考核环节、评分标准、在最终成绩中所占比例。
7.教材及参考资料:包括纸质、声像、电子等各种形式的教学材料、参考资料,需注明编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等。
理论、实验、课程实习(课程设计)教学大纲内容、格式示例见附件。
四、工作安排
(一)统一部署
各教学院部按照“111”机制开展教学大纲制定,组织召开一次全体教师大会,统一部署教学大纲修订工作;明确每门课程第一负责人和课程团队成员,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执笔起草教学大纲;选取一所高水平大学的课程进行对标,系统设计课程教学环节和考核评价。
(二)院、系论证
1.教学大纲初稿制定完成后,各院、系要组织相关专业校内外专家对教学大纲进行论证。
2.论证形式:按专业对全部课程逐门论证,参与论证人员须包括上课专业与开课专业负责人、系主任、大纲执笔老师;校内外专家要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长期讲授同类课程;根据专家对教学大纲提出修改意见与建议,大纲执笔老师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
3.论证要求:要重点审查课程知识点梳理、课程内容衔接与边界确定、各教学环节落实人才培养目标情况。
五、有关要求
1.课程名称、课程编码应与培养方案一致。同一课程的课程名称、编码、学分、学时要求相同。
2.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要参照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进行修订,内容的深度、广度不得低于基本要求。开课单位要根据各专业培养方案目标和毕业要求实现矩阵要求制订教学大纲。
3.实验教学大纲的制订要适应教学改革与发展需要,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对实验内容与方法等要积极进行改革与创新,精简验证性实验项目数量,增加“三性”(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比例,提高实验项目挑战度。
4.拟新增的通识教育平台选修课程(包含语言艺术与审美(A)、中国传统文化(B)、健康安全与生态文明(C)、自然科学与技术(D)、社会经济与管理(E)五个模块)一并制订教学大纲并按要求进行论证,论证通过的,列入学校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程。
六、材料汇编及提交
2022年9月10日前,各学院、有关部门完成教学大纲制订工作,并进行课程大纲汇编;通识平台课程和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单独汇编。提交本单位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汇编电子版PDF版本。本单位统一汇编印刷成册存档。
其他未尽事宜,请联系教务处张老师,联系电话:4680196,1483023190@qq.com。
附件:
1.塔里木大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示例
2.塔里木大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示例
3.塔里木大学课程实习(课程设计)教学大纲示例
塔里木大学教务处
2022年6月7日